栏目: 珠宝行业标准法规   作者:佚名   热度:

2018年,珠宝玉石界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包括围绕黄色钻石、祖母绿、石英质玉、绿松石4种宝石所实施的5项标准,呈现出不少亮点。这些国家标准无论对行业,还是对一般消费者,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黄金报》记者对其中的要点及意义进行了梳理总结。

将2018年称为珠宝玉石界的“国标年”也许并不夸张。这一年,多项国家标准相继实施,为整个珠宝玉石市场的健康发展拉起了一道准绳。与此同时,长期困扰珠宝人的“无规可依”窘况,正在逐步被摆脱。

2018年开始实施的这些国家标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比如围绕黄色钻石、祖母绿、石英质玉、绿松石4种宝石所实施的5项标准。

黄色钻石:颜色界定最重要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戴比尔斯的经典广告语。钻石也由于这一情感化营销手法的装点,成为珠宝首饰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主角”。钻石往往给人以纯澈无色的印象。其实,除无色钻石外,钻石还有黄色、粉色、蓝色等色彩。据NGTC高级工程师张健介绍,黄色钻石是彩钻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品类,因此在制定国家标准时,首先对黄色钻石进行定义。

《黄色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对黄色钻石的范围、术语、定义、分级等层面进行了详尽规定,分级涉及颜色、净度、质量、切工四大范畴。其中,颜色分级是重点,颜色级别表述中须采用“明度+彩度+色调”的方法。比如,色调分为黄色、微绿黄、微橙黄,彩度分为艳彩、浓彩、彩、淡彩,明度分为亮(V1)、明(V2)、暗(V3)。

需要注意的是,黄色钻石颜色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描述颜色时还要对均匀性进行表述。比如从不同层面观察,给出“均匀”或“不均匀”的观测结果。

此外,黄色钻石对色调、彩度界定均依据的是“孟塞尔色卡”,排除了褐色调和灰色调。这就意味着深色的灰、褐钻石将不再属于“黄色钻石”范畴。

白色透明钻石对切工的要求非常高,切工在其价格构成中占有很高的权重。黄色钻石的切工也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像白钻切工那样要求严苛,只从切工、对称性、抛光三个方面作出评价。

祖母绿:强调“天然未加工”

《祖母绿分级》国家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搜集并比较了多个版本的国际分级证书,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共划分十一个部分,重点是概念范围、颜色分级、净度分级、净度优化分级和火彩分级。

在对祖母绿范围的界定中,强调“天然的,未经净度优化的祖母绿宝石”。因此,人工处理或合成的祖母绿不属于分级范畴。对于镶嵌祖母绿分级,可参照标准执行。

红宝石、祖母绿和碧玺等宝石,素有“十宝九裂”之说,净度优化十分普遍。在2018年实施的《祖母绿分级》国家标准中,一改肉眼观察评定彩宝净度的旧例,采用10倍放大镜观察。若见到明显的充填物,则不能进行分级处理。

有充填必有缝隙。在充填物方面,考虑到充填物对祖母绿的整体影响,《祖母绿分级》结合缝隙的大小、数量、位置、充填物的多少等指标,分为“没有”“不明显”“轻微”“中等”“明显”等5个级别。

与《黄色钻石分级》类似,《祖母绿分级》同样对颜色、净度、质量、切工做出了标准化定义。此外,标准还增加了“火彩”这一项鉴定标准。火彩的划分低于其他彩色宝石标准,共有四级:极好、很好、好、一般。

在颜色分级方面,因为天然祖母绿宝石或多或少会带有蓝色、黄色,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中,将色调分为绿、微黄绿、微蓝绿3种;明度与彩度的评定则合二为一,综合评价。考虑到“孟塞尔色卡”颜色有间隔,所以国标给出的色调参考值均是范围。

石英质玉:命名有讲究

提起石英质玉,恐怕多数人会感到陌生。其实,石英质玉是一个岩石学名称,包含众多品类的宝石。阿拉善玉、台山玉、南红、南红玛瑙、通天玉、树化玉、石林彩玉、鸡血石、密玉、金丝玉、贺州玉、大别山玉、黄龙玉都属于石英质玉的范畴。

石英质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产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名称繁杂,因此,规范石英质玉的定名规则,是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重点。

目前,地方标准中石英质玉的定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同一品种的石英质玉在不同产地名称不同,例如台山玉、黄龙玉,其产地特征并不明显,成分与结构也基本相同;二是同一地方性名称,也可能包含不同石英质玉品种,例如阿拉善玉就是玉髓、玛瑙、碧石品类玉石的统称。这些现象令消费者产生困惑,从而造成市场混乱。因此,科学定名石英质玉,可以说势在必行。

《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术语和定义、分类、主要特征、定名规则和表示方法,适用于石英质玉的所有的原料和成品。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NGTC参与起草的《玉雕制品工艺质量评价》国家标准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下一篇: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有了新的“国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