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赌石让人爱恨交加

  专家提示赌石风险大,不能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赌石,即通过对玉石皮壳的表观判断其内部有绿无绿。若有绿,价值涨上10倍、100倍都有可能,反之亦然。一块外表看似普通的石头,一刀切下去有可能让拥有者瞬间暴富,也有可能切下去让拥有者损失全部家财。据说,赌石已沿袭了上千年,而在赌石的身后,自始至终演绎着悲喜之歌。这样惊心动魄的“赌”真实而又震撼,不过很多人仍痴迷其中。赌石的确有时能给人带来巨喜,但业内专家提示,赌石毕竟是赌,胜负皆有可能,风险极大,收藏玩玩尚可,不能作为一种投资手段。
  什么是赌石
  世界名人收藏家协会执行副主席、北京民族大学珠宝学院院长王永铭是这样向记者解说赌石的:赌石实际上就是翡翠原石中的仔料,即翡翠的砾石。由于砾石表层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看不到石之内部的情况,目前也没有仪器能穿透其皮壳,看清块体内部翡翠的优劣,因此,在交易中,人们只能靠打赌来判断它内部是否含有翡翠,所以人们将带皮的翡翠原料称为赌石。
  由于翡翠的稀有和珍贵,在翡翠交易中就出现了“赌石”这一特殊的交易手段。据王永铭介绍,翡翠赌石这一活动,早期是从我国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地区兴起,后波及沿海某些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广东省、上海、北京等。目前,在全国赌石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未形成,仅限于民间个体性的赌石交易。
  赌石故事
  成功典范 十余载赚得千万家财
  彭海(化名),1996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着身上仅有的八千元钱,便离开校门尝试着自主创业。当时他特别看好“赌石”,他决定凭借几年来在学校所学的珠宝专业知识,尝试一把。
  他在南方珠宝市场考察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认准了赌石这一商机。他四处奔走,刚开始,先为买家和卖家牵线搭桥,成交后收取5%的佣金,按行话讲叫做“蛇头”。花了近一年时间,彭海在赌石圈内赢得了一大批赌石朋友,为后来从事赌石生意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经营中,他一直牢记父亲将卖牛的八千元钱交给他时,语重心长叮咛他的话语:一分利钱吃饱饭,十分利钱饿死人。因此,他告诉记者:“我财不黑,在保本的前提下,多少赚点就行了!”
  一年后,他以4万元钱在老珠宝市场赚到一间小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珠宝经营。随着瑞丽珠宝市场日益规范,良好的经营环境逐渐成形,瑞丽珠宝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界人知晓,很多沿海商贾源源不断地把资金投向瑞丽,瑞丽珠宝业一片欣欣向荣。彭海自己也从省外的珠宝企业身上学到了全新的知识,这期间他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赌石买卖。
  他在赌石过程中,采取一看(看成色、看品相)、二比(比色泽、比种水)、三总结(常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方法,因此,他在运作赌石中成功率极高。自1996年至今,他以滚雪球的谋略,屡屡获胜,而今已有近千万元的家底积累。
  惨痛案例
  300万血本无归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王永铭院长的儿子王丛岭老师向记者介绍到他的一对朋友———蒋明和王桠。蒋明(化名)是一位中学退休教师,王桠(化名)是商场退休营业员。夫妇二人到云南瑞丽旅游观光,有幸进入了翡翠赌石市场,巧遇一位急于用钱的赌石卖主。他们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三万元买回了一块赌石仔料。回到北京,经过一位经营珠宝的亲戚转手卖了15万元人民币。夫妻俩对这一高额回报喜出望外。为了想发横财,他们带着积攒的30万元买房钱,添上赚来的15万元共45万元人民币重返云南,二次又买回了一块较大的仔料。拉回北京,在行家的指导下,将赌石玉璞扒掉,从中切开,一分为二。内部不但满绿,而且种水也特别好,随后转手卖了180万元人民币。此消息不胫而走,感染了身旁的至亲好友。后有五家亲朋,凑足了三百多万元,并委托夫妻二人三下云南,分别买回了一块25公斤和一块32公斤的翠玉赌料。大家怀着“好运必至”的心情,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中,由行家将两块赌石扒皮去璞,切割开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块赌石内,全是灰白,没有一点绿;另一块内瓤,系淡绿散花。两块赌料,质地粗劣,均毫无价值。三百余万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赌石就是这样,既然是赌,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是经验老到的行家,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颇具风险性。




上一篇奥运新藏品露面

下一篇揭秘“赌石”隐秘链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