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 李昌义的“金银人生”

  做了一辈子的花丝手艺 不能从我这里断掉了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工艺美术大师李昌义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李昌义作品《盛世龙船》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李昌义与徒弟们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李昌义为徒弟讲授技艺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手艺不能从我这里断掉

李昌义徒弟的首饰作品

  重庆人李昌义从22岁开始做学徒、接触花丝镶嵌,如今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今年72岁的他,是重庆唯一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唯一传承人。

  做龙须是李昌义的绝活:胡须和毛发最细的地方直径只有0.16-0.18mm,一根根不着痕迹地焊接上去,若有微风拂过,还能轻轻颤动……花丝镶嵌在影视剧中十分常见,这种皇家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多用于饰品制作。在《甄嬛传》《延禧攻略》《武媚娘》等大热的古装剧中,皇后嫔妃们头戴的金冠或发簪,多数都是用这门技艺制作而成的。从1972年在重庆金属工艺厂接触到花丝镶嵌这门工艺后,李昌义就再没离开过这行,大半生时间都放在了花丝镶嵌上面。如今,李昌义主要的工作是制作样品和收徒弟传授技艺,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画画。

  与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心愿相似,李昌义也说:“我老了,但我希望将这门技艺能够延续下去。”

  拔丝如发

  全靠手工将花丝捻细至直径0.16mm

  花丝镶嵌是一个全手工的技艺,每道工序都要由专人操作、匠师把关,一件产品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其中最难的技术当数拉丝环节,要将直径5mm的金、银丝拉制成所需的细丝,而目前最细的花丝直径只有0.16mm。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然后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八大工艺,将细丝打造成首饰或者艺术品,再镶嵌上珍珠、宝石、玉,配以优质木、琉璃等高档材料制作而成。因花丝和镶嵌这两种独立工艺常一起使用,故逐渐合称为“花丝镶嵌”,被封为“燕京八绝”之首,最早分为京派、川派和海派。抗战时期,大量达官贵人西迁重庆,造就了花丝镶嵌从小什字到临江门一线的盛世繁荣。在综合了前两派优点后,渝派花丝镶嵌应运而生。2014年,渝派花丝镶嵌还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李昌义成为重庆唯一仍在从事花丝镶嵌制作的大师,也是这一非遗技艺的唯一传承人。

  要得到合适的金属丝线,除了要将原料融化,还要经过敲打和拔丝等步骤。别看这简单的几个动作,要把熔制后的金属原材料打磨成合适的粗细,有了这些光滑和柔软的金属丝线,工匠们才能进行真正的花丝镶嵌制作。用不同粗细的金属丝线编织成形状不同的部件之后,再用高温将它们焊接起来,并且在其中镶嵌上宝石或者装饰物,才能形成完整的花丝镶嵌饰品。

  李昌义说,花丝镶嵌的魅力是机器制作永远也表达不了的,将花丝不留痕地焊上首饰或器物,这是花丝镶嵌永远无法被机器取代的核心技术:全靠人工一边把丝放在火上烤,一边用嘴将温度较高的外焰吹向细丝接口处,让花丝达到从饰品上“生长”出来的效果。一旦火候掌握不好,焊接时产品就会瞬间变成废品。技艺精湛如李昌义,焊接一件简单金银器,也要耗费24小时。




上一篇皮影戏创新讲述红色故事

下一篇2021年8月7日14时54分“立秋”: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