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近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日益完善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有效解决了古籍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让古籍资源“活起来”,为阅览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其中不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还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资源,为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开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据悉,这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

  本次发布的古籍数字资源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古籍数字资源的联合发布有什么亮点?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在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促进古籍传播等方面有何价值和意义?

  类型丰富、版本珍贵,满足个性化使用需求

  676部年谱类古籍,包括明刻本16部,清刻本584部,清稿本6部,清抄本46部,清末石印本3部,铅印本20部等;目录类古籍基本囊括了经典的目录学著作,如《校雠通义》《群书校补》《千顷堂书目》《经义考》《小学考》《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藏书纪事诗》等。国家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古籍数字资源1075部19.2万叶,主要为年谱类、目录类古籍,均为高清无水印古籍影像。

  “南京图书馆将399种清人文集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数字影像,其中还包括一些独一无二的稿本、抄本等写本文献。”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立介绍,南京图书馆提供“版本类别”“馆藏分布”等类型化检阅项,满足使用者个性化检索需求。

  中山大学碑帖数据库现收录馆藏碑帖4196种1万余幅,类型主要有碑碣、画像石、石经、造像、摩崖等,读者可以通过题名、责任者、刻石年代、出土地点等检索相关碑帖图像。“此次发布的资源具有较高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价值。数据库收录丰富,其中以书法著称于世者不在少数,如《曹全碑》《多宝塔碑》等,代表了中国书法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成就。同时,这些资源还具有较高地方史料文献价值。”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表示。

  云南省图书馆此次发布资源为馆藏善本63部381册,图像50604拍。此批发布的史部文献是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史部善本中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是研究云南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医家类文献则多为云南本地医书,其他地方较为少见。

  无需注册、免费使用,随时查阅特色文献

  “古籍具有特殊性,作为文物必须保护,作为文献必须为读者所用,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解决矛盾,数字化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杜泽逊说。

  之前,有些藏书机构视某些古籍善本为“镇馆之宝”,不允许出库,读者便无从阅览。而古籍保护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服务社会、赓续传承。

  “国家图书馆从2000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并陆续建成数字方志、碑帖菁华等专题库,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王红蕾介绍。2016年,国家图书馆搭建“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发布了国图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家谱、老照片等数字资源,以及许多馆外古籍和海外征集古籍资源。2021年受疫情影响,远程访问需求增长,为回应读者期待,“中华古籍资源库”实现了免登录阅览,无需注册,即可进行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全文阅览。

  “之前获得古籍数字资源需要走进图书馆,用内网机阅览和检索。如今,‘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资源成为完全开放的公共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阅览。”对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高航说,“原版稿本扫描非常清晰,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不用购买权限,实在是史学研究者的一大助力。”

  参加联合发布的单位,不仅有省级、市级和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还有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开放共享的古籍资源皆为各馆所藏特色古籍资源,不仅有宋元善本、碑帖拓本、明清古籍,还有大量地方志、家谱等贴近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特色古籍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各类古籍资源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互为补充,为各个领域读者的阅览和研究提供方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2023年天象剧场“节目单”来了

下一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第三批故宫博物院文物【组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