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赏石文化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块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收藏观赏奇石是国人特有的乐趣,且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历史上,曾留下无数收藏和观赏奇石的故事。“东坡醉石”、“米癫拜石”、“板桥画石”等世代相传,可谓石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0多年的春秋时代。早在商、周时期,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奇石是被视为珍宝并列为贡品的。《尚书·禹贡》记载:当时青州岱畎(泰山之谷)盛产“怪石”,一律进贡朝廷。唐朝中期,收藏观赏奇石在民间蔚然成风,视为奇货。唐代诗人白居易针对权贵争夺奇石的局面,曾发誓“不置石一片”。但到了晚年,他依然忍不住收藏了两方涌云石,并作诗咏道:“……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不仅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以“瘦、透、漏、皱”四字为口诀的理论原则。


    宋代文人苏东坡爱石藏石故事曾传为佳话。他曾用糖饼与江边玩耍的孩子们换取水石,也曾出巨资购买过山石。他还曾突发奇想,以古铜盂注水养石。宋代出现了石文化专著,如杜绍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等。可见石文化在当时有很大发展。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藏石、赏石、论石的著述就更多了。尤其是万历年间林有麟图文并茂的专著《素园石谱》,更是明代赏石理论与实践高度而全面的概括。清·沈心的《怪石录》,梁九图的《谈石》,成性的《选石记》和高兆的《观石录》等数十种赏石专著,把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蒲松龄的《聊斋》中有爱石不渝的动人故事。曹雪芹对奇石更是寄于深情,笔下写了对奇石的拳拳爱意,而且曹公画石,不让板桥。


    在我国画史上,以石为名,以石为号,以石为居的书画家不计其数。仅以明清两代为例,著名的就有石头陀(蓝瑛)、石田(浓周)、石涛、石溪(髡残)、石谷和石师道人等等。至于近代齐白石、傅抱石先生等,就更世人皆知了。


    自古至今,我国奇石的种类不断增多。以“皱、瘦、透、漏、丑”取胜的灵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新野白河石等享誉已久。而后来开发出来的诸多奇石更是被人珍视。红河石美若彩陶,墨湖石婀娜多姿,河洛石润泽典雅,天竺石玲珑隽逸,博山文石形纹俱佳,崂山绿石如黛似翠,菊花水石细腻致密,各种矿物晶石更是晶莹透剔。诸多新石种的发现,使得东方奇石世界更显得妙不可测,多姿多彩。更令人啧啧咋舌的是2004年5月,一块“锦绣中华”的灵壁石价值高达1998万元,可见国人对中华石文化的喜爱程度。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首饰起源以及功能的探究

    下一篇:世上最古老的钻石—马果钻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