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珠宝首饰历史文化 玉器历史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475年。
宝玉石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玉货币、凤图腾(龙凤呈祥)、人格、祭祀、政权、道德等文化的形成。

    1、 使用玉币——财富文化的形成
宝玉石文化的稀少、质美、神秘、名贵,古人对它倍加珍爱,把宝玉石视为珍宝和财富。《管子》云:“金玉货财”,“用功力之君,上金玉币”,“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币为下币”。商代开始发现和使用黄金,以珠玉为上币,至秦统一六国,在统一货币之前,应是一直沿用。《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国之币为二等……,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等,不为币”。虽不为币,但从封建社会发展至今,人们一直把宝玉石作为财富的象征。有一句概括的话,“黄金有价,珠宝无价”。今天国际上很多银行把珠宝作为硬通货币来储存。

    2、 龙凤呈祥——凤图腾文化的形成
    商代信奉凤鸟的图腾,《诗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王封凤为正历宫,他说:“有羽之禽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工。”它和红山文化玉龙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早期玉龙厚实古朴,粗犷简洁,后期雄伟苍劲,中国古代的龙凤艺术文化到商代已相当成熟,形成龙、凤图腾文化,并成为后来的“龙凤呈祥”的精神文化渊薮。宝玉石文化中的吉祥图像极为丰富和多姿多彩,直到今天一直受到中国人和华人文化圈影响的人们所珍视和喜爱。

    3、 人格化——把玉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经》称:“白毛纯束,有女如玉”“彼其之子,美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论述。将人与玉等同起来看待,将人的美貌与玉之质美相比拟,人格化。这些以宝玉石为圣洁的美好词汇被用来象征偷观念中的高尚品质,与玉作为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4、 朝廷建立了管玉机构和制定了用玉的制度,周朝设立王府。
    朝廷 规定了“六瑞”、六器“,《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四方、玄瑛礼北方“。阂瑞、六器是周五朝正式建立的国家典章制度。六瑞标志官职高低;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在玉种、色彩和器形上,规定得十分明确和严格。这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继。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不同的变更而已。六瑞、六器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形成于奴隶社会。

    5、 宝玉石道德观念文化的形成——道德化
    中国历史上,宝玉石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将其人格化、道德化。其道德观起源于奴隶社会早期,形成于奴隶社会晚期。其中最重的是以宝玉石的品质作为道德观念并融进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论述,正式写进国家的典章制度,从而借以帮助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治地位。孔子从道德和审美观念提出:玉有十一德,把宝玉石之美和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起来论述,可谓十分精辟。
    《礼记聘义》记载,春秋末期的孔子亦曾论及“君子比德如玉”。他的回答子贡关于“君子贵玉而贱者,何也”之问时称:“非为之多故贱之也,玉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眼焉,温润而泽,但也;缜密以然,乐也;瑕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若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物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首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燥不轻,温而重,是以君子宝之。”
    后来《管子》论“玉有九德”。以上将玉道德化,既体现了古代道德与天命论的关系,又体现了儒家思想之道德规范,并贯穿于中国奴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影响至今。
    君子比德于玉,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些表明玉德已成为约束君子言行的规范和推动宝玉石文化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

    1、前期为战国汉魏:玉德进一步规范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玉,石之美,有五德”,他从玉的物理性质、工艺美术性能入手,旗帜鲜明地将玉进行了道德化和人格化论述,可谓最为权威的诠解。它具有相互的唯物主义,被后世一直遵循至今。

    2、中期为晋唐—宋,有所谓南昌北化、情趣化;唐代朝迁改用玉带、《演繁露》称:(1)“唐制五品以上皆金玉带”,带勾发现,始于春秋,战国普遍。以玉带板标志官职高低。(2)明、清宝玉石小说文化,一部《红楼梦》,可以说就是一部宝玉石文化。

    繁荣时期
    近、现代:公元1840至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神圣的国土被瓜分,勤劳的人民被蹂躏,宝玉石文化遭摧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宝玉石文化事业恢复发展。1987年改革开放后,宝玉石文化走向一个无可比拟的新的繁荣时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华宝玉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一)

    下一篇:只有王冠你不能打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