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6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这份通知透露了重要政策信号。

  通知规定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包括: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而就在2月23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的说法还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完成好作业”。

  这意味着,应试教育之下,“鸡娃”之积重一时难返,政策需要作出一定妥协。禁止周末、寒暑假补课,势必需要在平时予以补平,才不会产生“熔断”,让校外培训转入难以监管的地下。

  事实上,一些应试需求更强烈的地区走得更远。据《北京日报》6月18日报道,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说,课后服务还要与课业辅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尤其是要给学生做好辅导、答疑、巩固、培优的具体指导,防止学生转而求助培训机构解决问题。”王方说。其中明确提到了“培优”。

  王方还提到,学校可引进区内校外培训机构的优秀师资,以缓解师资不足。国内多地开展课后服务时,也允许引进第三方机构。

  学校课后服务采取自愿原则,因此会有学生选择不参加学校服务,或选择社会托管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家绝对头部的K12校外培训机构已在内部论证开展课后托管业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双减”政策出台前夕,中消协揭露校外培训6大乱象

下一篇:“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