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与“双减”直接相关的规定正是周末、寒暑假能否补课。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规定,“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同时在第41条规定,“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等应当参照本章有关规定”。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相应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争议在于,不得组织周末、寒暑假补课的主体是学校,还是也包括校外培训机构。

  北京市教委通知直接省去了“学校”,规定“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并要求对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等加强宣传引导,督促其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1条规定,执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政策目的及未来如何执行已昭然若揭。

  但《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给高中生在周末、寒暑假补课留出了口子。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本来规定的是面向所有未成年人,没有留出口子。

  公开征求意见后,社会对这一规定有一些不同看法。毕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鸡娃”是相当比例父母的主动需求。

  2020年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经认真研究,对二次审议稿的规定作了适当调整,改为目前的规定。“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适当兼顾现实需要。”

  这可能是K12校外培训机构仅剩的赛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经开售的高中暑假辅导班里,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直播课分别上架了52、70、62名教师,可谓阵容强大。

  进校开展课后服务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双减”落地后,将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一次清理。

  一些培训机构的动作已开始明显顺应政策取向。5月25日,新东方在北京市怀柔区注册了一家新的培训机构。这家在敏感时期成立的新校区,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

  首先,新校区设立在北京市远郊区。此前,上述北京市某区教委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核心城区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饱和,新机构很难获批。而远郊区优质教育资源薄弱,需要和主城区缩小差距。

  其次,新校区的业务范围是中学生学科类培训,新东方网站显示,该校区推出了初高中课程,不包括小学课程。

  第三,新校区的性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而非营利性的公司。审议通过《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已经指出,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获悉,近日,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在深圳注册了新公司,并已经将经营主体迁移到了深圳的新公司,主要目的即是在监管政策不明朗情况下避险。

  学科类培训空间将大大限缩,但除了高中课程,还剩下另一个生存空间:进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双减”政策出台前夕,中消协揭露校外培训6大乱象

下一篇:“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