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原标题:货币政策力促经济逐渐回暖

货币政策力促经济逐渐回暖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回升。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政策发力重点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回应了这些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对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

  上半年,一系列政策加快落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

  “疫情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阮健弘强调,2022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7.1,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阮健弘表示,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与GDP的比率,经济增速放缓会推动宏观杠杆率上升。同时,为应对下行压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这些逆周期的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这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体现。

  “应当看到,虽然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不过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阮健弘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这也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结构性货币政策显效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创设了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去年四季度,央行还出台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目前,这些政策效果如何?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今年创设的三项新工具按季发放,将于今年7月首次申请,人民银行正在有序推动相关工作。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总的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同时,建立了“金融机构独立放贷、台账管理,人民银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下一步,将持续发挥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上半年,在助企纾困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金融支持政策落地效果如何?邹澜表示,总体来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5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5.19,环比又下降5个基点。邹澜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合作,继续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共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有序推进金融工具落地

  “上个月,人民银行已经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加大对长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邹澜表示,目前来看,项目资本金到位困难成为制约项目建设和贷款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图说中国经济】扎实推进“六稳六保”: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下一篇多国加码财政政策护航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