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因法之名》也想找流量演员,但请不起

《因法之名》讲述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故事。

  由赵冬苓编剧,沈严、刘海波共同执导,李幼斌、李小冉、张丰毅主演的大型法治题材电视剧《因法之名》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因法之名,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律的名义。”赵冬苓谈及《因法之名》剧名时,还要追溯到她最爱的那部北爱尔兰电影《因父之名》,也正是这部同是平反冤案题材的电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最初制片方向赵冬苓提供了几个选题方向,其中“平反冤假错案”令她一见倾心:“刚接触这个题材时我就知道难写,但还是希望搏一搏,尽一己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

  “陈家父子”是编剧最喜爱的角色

  《因法之名》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错案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部队转业的刑警“葛大杰”(李幼斌饰)因好友在追捕嫌犯时不幸殉职牺牲、因“怒”生“错”、间接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碍于当时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即便心怀疑问的检察官“邹雄”(张丰毅饰)也只得妥协于现实,时隔多年后,在新生代检察官“邹桐”(李小冉饰)与律师“陈硕”(王骁饰)的共同努力下多年冤案最终沉冤昭雪的故事。

  赵冬苓指出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错案比例逐年下降。冤错案件的产生可能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绝不仅仅归结于某个人的功或过,所以在《因法之名》中并没有出现故意抹黑和刻意颂扬。在创作之初,也曾有人给她提议:“把人写得越坏越好,而且要体现恶有恶报,这样才能给观众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从而带来热度。”然而在她看来,还原真实的人性才是创作之本:“我不想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得喝彩,一个十恶不赦的角色或许会引发众人讨伐,迎合社会舆论和心理,这样做简单粗暴,但不严肃也不负责任。”

  “现实主义创作并不拘泥于现实题材,它体现在创作者的价值观、立场以及能否反映社会和人性的本质。”赵冬苓认为,“如果为了迎合市场趣味而曲解现实那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她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善良也隐藏着私心和利欲。“陈家父子”是她最喜爱的角色,无论是最开始财迷心窍后又被“情”感化、义务为受害人辩护的律师陈硕,还是因嫉妒隐藏指纹间接导致冤案产生、却又备受内心折磨投案自首的痕检员陈谦和,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事隔二十年,当陈谦和从抽屉中拿出当年隐藏的手写报告时,尽管纸张早已发黄,连字迹都开始模糊了,而他却一直保留没有销毁证据。”这是在她写作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也许那两枚指纹是他一辈子的心结。”




上一篇国产影视“IP终结论”言过其实,“IP剧”仍在线

下一篇《追龙Ⅱ》定档6.6 梁家辉古天乐双雄争霸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