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在饮食行为和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方面,如果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孩子也吃不到;父母如果不愿意活动,孩子可能也不会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责任把好的行为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

  在儿童少年的身体活动方面,赵文华建议,如果按年龄说,3-5岁的孩子一定要有独立自主的户外活动,每天至少3个小时;对于6-17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进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达到1个小时。当然,保障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除了父母负好责以外,也需要幼儿园和学校有相应的支持。

  此外,赵文华还建议,孩子应该减少静态行为,比如坐着、靠着、斜躺着,看电视、玩Pad、玩手机等。在身体活动方面,一定要培养至少一种以上最喜欢的、每天都想做的运动项目,而且终生坚持。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马冠生提出了六条建议:

  一、规律进餐。吃好早餐,早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大致也如此。还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一天最好能摄入12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豆制品、坚果等。

  二、尽可能在家里吃饭,少在外就餐。家庭饮食相对来说更为健康,有些家长把西式快餐当作奖励或者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这是不可取的,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行为。

  三、就餐时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特别是让孩子能专注吃饭,千万不要让孩子边吃饭边看手机或者边看电视,这会影响到孩子的食物消化吸收。

  四、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食物尽可能不要用油炸,油炸的方式往往会增加食物中能量的含量,用蒸、煮、炖的形式为佳。

  五、要保证孩子对谷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全谷物。全谷物没有经过过度加工,保留了膳食纤维和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有利于孩子健康生长。

  六、可以适当、适量地让孩子吃零食。零食提供的能量最好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选择零食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种类、品种,比如可以选择奶制品、水果、坚果。吃零食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而不是接近正餐的时候,避免影响孩子的食欲。要减少和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最好不让孩子喝含糖饮料或者少喝,如果孩子想喝饮料,可以喝清淡饮料。

 

(原题为《父母是肥胖防控第一责任人》)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高考灰生态

下一篇: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