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九九登高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登高,最初或许是祭拜山神,以避灾祸。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采集野果、山药,以求吉祥;活动筋骨,登高望远,以啸咏骋怀。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 云:“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在广州,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附近无山丘的上海,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因唐代王勃于重阳节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江西南昌滕王阁等等,皆为登高胜地。  

  重阳为中国敬老节。中国哲学认为,九为老阳,为数之极,阳极必变,九是个由盛转衰的数字,重阳是生命开始转衰的季节,如月盈月亏,花开花谢。大自然呼唤人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作为中国敬老节,全民族都在敬老、惜老、孝亲,祈求长生与延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敬自己的老人开始,推及他老。老人们簪菊登高、赏红叶,让晚霞如火燃烧,如《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的《龟虽寿》格调高远,雄健豪迈,喷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其闪耀哲理的智慧之光,赋予后人以激励,人体虽与草木同朽,事业可以赢得长存。曾有诗人写诗:“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携手蹑屐上崔嵬,放目苍岩千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纤埃。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一片令人陶醉的清澄世界里,举目远望,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韵致无限。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称谓由此确立

下一篇:古代餐桌上的香菜




  相关推荐